1、贾宝玉没有大名(明),因为大明亡国。
2、宝玉让晴雯给黛玉送家常用的旧帕子一段,文中连冰雪聪明的黛玉都“着实细心搜求,思忖一时方才大悟过来”,悟过来啥?后面写了一大段可喜可悲可笑,还写了诗在帕上,最后焚稿还专门提起要烧了。可见此中深意甚重,可惜我愚钝,实在没想通。
后来想明白,这是宝玉在说,我知道你在哭,可我人过不来给你拭泪,我曾用过的帕子代替我永远陪着你,你所有的眼泪我都明白,我都会为你拭去。
3、贾环缺爱又缺钱,待遇甚至不如宝玉丫鬟。虽然宝玉和贾环的月钱差不多,但宝玉比贾环有钱,好吃的好玩的也多太多。贾环为了几百钱就和莺儿耍赖,宝玉房里的丫鬟都可以随便拿钱去玩;赵姨娘需要让彩云去偷王夫人的玫瑰露,宝玉随手送给芳官转赠柳五儿;晴雯说玻璃缸、玛瑙碗不知弄坏了多少,贾环还要去跟人讨蔷薇硝,还被人用茉莉粉糊弄;书中多次写宝玉的穿着、丫鬟、小厮,从没写过贾环。从上到下,基本都嫌弃贾环。虽然宝玉对贾环没有坏心,但贾环将一切罪过都归咎于宝玉的存在,恨到“要用油灯烫瞎他的眼”、向贾政打小报告。
4、贾珍、贾蓉父子扭曲的关系,动摇了一族的凝聚力。秦可卿生病、葬礼,只写贾珍如何伤心、操办,没写贾蓉如何反应;后面父子二人和尤二姐、尤三姐聚麅;贾珍以贾蓉名义设赌局,王熙凤大闹宁国府贾珍先跑,让贾蓉被骂,伺候贾母时贾珍怪贾蓉去乘凉。贾珍行事不端,不但贾蓉不服,惜春也要断绝关系,其他族人也不服,作为族长失去威信,这就是“造衅开端实在宁”。
5、王夫人撵晴雯是冒着得罪贾母的风险。林之孝家的对宝玉说过“老太太、太太屋里的猫儿狗儿,轻易也伤他不的”。晴雯是老太太给宝玉的,王夫人先斩后奏,撵了之后回贾母。贾母虽然没责怪王夫人,只说“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又说王夫人看中的袭人是“没嘴的葫芦”,表达了与王夫人的分歧。
6、平儿是否恨过王熙凤?平儿说陪嫁过来的有四个,走的走,死的死,其中可能也有与贾琏有染,让王熙凤治死的。除了被夫妻混合双打,尤二姐的死也是平儿亲眼见证。宝玉想平儿“贾琏之淫凤姐之威,他竟能侍奉周全”。平儿是被凤姐强迫做了通房丫头,但是又不让他和贾琏相处,等于守活寡。平儿经常背着凤姐做点好事,体谅下人,是料到凤姐终究会失势,给自己留条出路。
7、由奢入俭难,贾府已是死局。王熙凤严苛,结果最后背上骂名,放手了;后面李纨、探春、宝钗管家虽然也管得不错,但是仍然闹得鸡飞狗跳,赌博奸盗事件频发。无论是谁管家,人心都已经散了,他们生出的节俭法子,一年最多省出几百两,贾府男人那些事,动辄花上几百几千两,不管怎么努力都填不上无底洞。
8、贾环称呼赵姨娘就是母亲,贾环对贾政告状金钏的事,开口就是我听母亲说——,如果按照规矩,这句话就该打嘴,贾环的母亲就只有王夫人。
贾政不追究,可见赵姨娘是受宠,贾政和赵姨娘反而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贾政和王夫人只是老夫妻,没有多少感情了。
而且赵姨娘知道很多嚼舌的事,连放纸人到宝玉、凤姐床上都能做到(宝玉、凤姐的贴身丫头多少个,红玉都没法进宝玉的房间,不知道赵姨娘策反了那个丫头做事,或者是她自己动手?)。
彩云是王夫人大丫头,也和赵姨娘有勾搭。可见赵姨娘的“情报、谍报工作”非常不错,要说深入贾府的管家婆子、老妈子、丫头等群众,赵姨娘可能超过王夫人。要不是凤姐泼辣,又有贾母宠爱、王家娘家势大,未必压制得住赵姨娘。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m1.com/93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