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每一寸春光,都好像是破晓的晨光一样,暖意融融。山川之间,草木繁盛,漫川遍野都像是披了一件青黑色的衣裳。
头顶凤冠的戴胜鸟,在树林枝衩间咕咕鸣叫,林间洼地里此时已经长满了浮萍。
暖洋洋的小屋里,像蚂蚁一样的蚕的幼虫,在尽情地咀嚼着桑叶,窸窣有声,葶草一样的麦穗在春风的抚慰下,不停款摆着腰肢,节节拔高。
一只斑鸠鸟(布谷鸟)在轻轻拂拭自己的羽毛,像是在吸引伙伴,也好像在提醒人们勿误春耕,这事若不是亲眼所见,听到它的叫声还真有点不忍听闻。
注释。
1.谷雨: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取自“雨生百谷“之意。
2.黛:青黑色。
3.戴胜:亦作“戴任”“戴纴”,是一种头顶凤冠状羽冠的鸟。别名胡哱哱、花蒲扇等。
4.喧风:暖风,春风。
5.葶: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椭圆形。
6.拂羽:掸拭羽毛。
赏析
这首诗也是元稹《咏廿四气诗》大型组诗其中之一,描写的是谷雨时节的节气特点,此诗堪称写谷雨的代表诗。
先来看首联:“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此二句纯写景,笔调十分温柔,似在画境。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从名字看即取“雨生百谷”之意,可见谷雨时显著的气候变化之一就是降水增多。这里元稹说谷雨之时,如春光破晓,语意所涉,诗中的光线是柔和的,雨水渐丰的晚春时候,天气温和而湿润,便是如此光景。而“山川黛色青”则大笔勾出轮廓,山川河岳,都如披青黛之衣。“黛”是青黑色,“青”则从总体的视觉感受上点出草木山河之青翠,一眼望去,满眼青绿,更是生机无限。因其正合春耕春种,也或指春苗。“青”字也常用来写山,杜甫《望岳》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颔联继写谷雨典型物候:“叶间鸣戴胜,泽水长浮萍。”“戴胜”,亦作“戴任”“戴纴”,是一种头顶五彩羽毛的小鸟,有载曰其:状似雀,头有冠,无色如方胜,故名。此鸟象征吉祥,正在桑间引颈鸣叫。“泽水长浮萍”则目光下移,林间洼地聚积成泽,水中不知不觉生长出许多浮萍来。谷雨三候分别为“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戴胜降于桑”。正与颔联所写景象相扣。既然戴胜出现桑间,那么由此联想开去,于是再一转笔。
颈联道:“暖屋生蚕蚁,暄风引麦葶”。作者又回到屋里,抓取极具代表意义的蚕来细描。温暖的室内,幼蚕们才如蚂蚁般大小,都尽情啃食桑叶。古代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农桑一样都极重要,关乎民生。因此,饲蚕绝非小事。此处写蚕的生长,同样暗含祝福。“暖”字奠定基调,谷雨正是转入夏季前最后一候,万物阳生,“暖”是自然界的正常升温,更是心暖意足。“暄风引麦葶”,“葶”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暄风”是春风,也是暖风,与上句如出一辙,“引”字如见风来,但仍是轻盈的。吹过麦田和葶苈等植物,它们阵阵摇摆,在春风吹拂下也在逐渐生长,节节拔高。此句未直接写麦葶如何如何,只写风过田间,便已有此意,妙不可言。
尾联说“鸣鸠拂其羽,信矣不堪听”。也是谷雨三候之一。接颈联之意,过度自然,不见痕迹。春风吹过之后,有鸠鸟在徒然自弹其羽。也有说其实指布谷鸟,一边振翅而飞,一边“布谷 布谷”地鸣叫,提醒人们适时播种,勿误春耕。
全诗近乎白描,流利浅近,自然可感。元白虽被苏轼批评“元轻白俗”,但其实他们的诗歌务实,“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语出赵翼《瓯北诗话》),走的是与尚奇警的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路子,实质也在创新。此首谷雨诗,语虽浅,处处关注民生农桑,也十分难得。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m1.com/38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