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北扩是俄罗斯的挫败?其实好戏才刚刚开始(北约有哪些国家成员国组成,是什么组织?)

北约北扩是俄罗斯的挫败?其实好戏才刚刚开始

本文首发公 号“恒星通讯社”,主编守常,作者授权推送

同志们,今天我们来把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的事情讲透,厘清几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1

俄罗斯的损失大吗?

这两天我看了一些分析,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俄罗斯遭受的重大战略挫折,俄乌冲突帮助美国强化了北约,得不偿失等等,其推导逻辑是这样的:

本次俄乌冲突就是因乌克兰谋求加入北约而起,说明俄罗斯对北约扩大到边境线是不可接受的;现在芬、瑞加入北约了,北约同样扩大到俄边境,北约和俄罗斯的接触线不减反增,说明这场冲突已经产生和俄罗斯目标完全相反的结果;面对这个事与愿违的新事实,俄罗斯没有像在乌克兰一样强力反制,说明俄罗斯的实力已经跟不上了,只能无奈接受、进退两难。一句话,美国乱拳打死老师傅,普京怂了。

这样的推导和结论对吗?

还是老问题,只看眼前不看历史,只看现象不看本质,更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似是而非,是不对的。

它最大的错误,就是在推导过程中忽略了北欧问题的特殊性,我们分两点来说:

第一,对俄罗斯来说,北约从北欧方向施加的压力早已长期存在。

认为“芬兰和瑞典一直不想加入北约,是这一次俄罗斯大打出手才导致民意发生急剧变化”,这种观点叫陈述部分事实,是不全面的。

真正的情况是:

冷战结束之后这两国和北约的关系一直都非常密切,从事实层面早已经是准成员国的级别,多年来只差捅破组织层面最后一层纸。

以芬兰为例:

1994年,参加北约首批和平伙伴计划(PfP);1996年,首次参加北约军事行动,出兵波黑地区(尽管完全没必要,但芬兰还是派了一个营加入北约驻军SFOR,澳大利亚更积极,连PfP成员都不是也派兵);2001年,芬兰国防军加入PfP培训体系;2002年,参加北约阿富汗军事行动;2006年,加入北约战略空运能力协议;2009年,升级北欧防务合作组织,实现与北约实现兼容(北欧防务合作组织五个成员国中除了芬兰和瑞典,其他三个丹麦、冰岛、挪威都是北约成员);2012年,加入北约快速反应部队体系;2014年,加入北约互操作性倡议;2017年,和北约合作创建赫尔辛基欧洲应对混合威胁卓越中心;2018年,参加北约伊拉克特派团。

这一路走来的结果就是,自2014年起,芬兰和瑞典双双成为北约伙伴关系互操作性倡议(PII)下所谓“增强型机会伙伴”,几乎年年参加北约举办的“三叉戟接点”军事演习。

这个演习没有别的国家,就是北约成员国加上芬兰和瑞典,你说这是什么关系?

北约北扩是俄罗斯的挫败?其实好戏才刚刚开始

关于北约的互操作性倡议及其他一系列机制的形成历史,目前它的“增强型机会伙伴”总共有六个,除了芬兰和瑞典,另外四个是澳大利亚、格鲁吉亚、乌克兰、约旦

大家看得出来,这四个是各自地区的导火索型国家,北约这种布局的目的很容易理解。

而芬兰、瑞典二国却是一向存在感不高的北欧国家,这种布局的主要目的又是什么呢?

当然就是用于牵制俄罗斯。

2020年11月25日,北约发布《北约2030:团结面对新时代》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在北欧和南欧地区的双线军事部署,迫使俄罗斯进行多重防御消耗,即所谓“抵近钳制”战略。

抵近?往哪抵近?

在欧洲已经基本被吞完的情况下,还能往哪?

南线只能是乌克兰,而北边,自然就是和俄罗斯有着漫长边境线的芬兰,以及能封锁波罗的海的瑞典。

北约北扩是俄罗斯的挫败?其实好戏才刚刚开始

图中粉色为北约国家

也就是说,北约对这三个国家的扩大是一个长期的既定战略,而非现在因应俄乌冲突才出现的最新变化。

这充分说明一点:

不管芬兰和瑞典有没有实质性加入北约,俄罗斯在西北方向其实一直都面临着北约的压力。

而现在,这个压力并没有因为这两个国家跨过正式成员门槛而出现质的变化。

这就是普京指出二国加入北约本身不构成威胁的原因,绝非给自己找台阶下。

北约北扩是俄罗斯的挫败?其实好戏才刚刚开始

只有在一种情况下,这个压力会出现新的质变,那就是北约在二国部署高规格进攻性武器。

届时俄罗斯必然需要加强在欧洲方向的反制力量。

这就是普京又强调必然回应北约扩大军事部署的根本原因。

北约北扩是俄罗斯的挫败?其实好戏才刚刚开始

不懂上面这个来龙去脉和内在逻辑的人,自然就说普京这是自相矛盾,只剩嘴硬。

俄罗斯对北约扩大军事部署的反制真的只是“嘴硬”吗?

但凡这些人静下心来读一读欧洲的地缘政治史都不会这样说。

实际上俄罗斯的回应手法是有的,只是以前刻意保留而已。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全面升级在欧洲的飞地——加里宁格勒的军事力量。

北约北扩是俄罗斯的挫败?其实好戏才刚刚开始

历史上,苏联就曾有过多次关于加里宁格勒军事化的讨论,最后均为了避免引起军事中立的北欧的反弹而被摁下。

现在随着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这个顾虑已经不复存在,俄罗斯还有什么理由克制呢?

而这也是4月9号——北约做出北扩表态之后第三天——俄罗斯迅速在这里举行军事演习的原因。

北约北扩是俄罗斯的挫败?其实好戏才刚刚开始

斯托尔滕贝格4月5日表态

北约北扩是俄罗斯的挫败?其实好戏才刚刚开始

加里宁格勒4月9日军演

5月4号,俄罗斯又举行一次核打击模拟演习,这次是在哪举行的?

还是加里宁格勒。

北约北扩是俄罗斯的挫败?其实好戏才刚刚开始

这次核演习非常硬核,内容是可携带核弹头的“伊斯坎德尔”移动式弹道导弹系统的模拟“电子发射”,演练科目是对敌方导弹发射装置、机场、受保护的基础设施、军事设施和指挥所等目标实施单次和多次打击,以及在辐射和化学污染环境下作业。

为什么要这么硬核?

因为只有这样,力度才够。

吸收芬兰和瑞典之后,加里宁格勒将真正成为北约欧洲版块的心腹位置,这个位置受到如此严重的威慑,难不难受北约应该冷暖在心头。

尤其是美国,在北约内部已经为军费而闹得相当不愉快的情况下,长期存在这样一个必须严防死守的漏洞,究竟是得了面子还是得了里子,它心里也应该有数。

北约北扩是俄罗斯的挫败?其实好戏才刚刚开始

因此,用“无可奈何”和“嘴硬”来评价大国间的政治表态,相当于把一个融合历史、政治、军事和地缘的问题看成过家家,这是国际关系观不成熟的表现,我们应予以改进。

至此,我们就可以看出开头讲的俄罗斯重大挫败论的第二、三个,也是最核心的观点,即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重创了俄罗斯的军事国防布局、而俄罗斯无力反制的观点,是不成立的。

芬兰加入北约,对俄罗斯的负面影响是有,那就是迫使俄罗斯不得不加大对大西线的投入,同样是长期失血点,但这个影响谈不上重创。

受到重创的,应该是北约的既定战略和军事布局。

这才是问题的本质。

那么,其第一个观点,即俄乌冲突中俄罗斯所反对的北约逼近,现在在北欧变成现实,这总算事与愿违了吧?

这个观点同样似是而非,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二点:

第二点,北欧二国加入北约和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最大的不同,就是乌克兰加入北约之后必然失控,而北欧二国不会。

对比乌克兰和北欧二国的国内政治,乌克兰有一个什么特点?

毫无疑问,那就是“举世闻名”的寡头政治。

这个政治结构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对外部势力具有极强的依赖性,因而当本国成为大国角力前沿时,必然带来不稳定性,政治斗争也必然失控。

不管是亲俄的东部寡头集团,还是亲欧美的中西部寡头集团,都体现出这两个特性。

这就是我们看到乌克兰的政局从库奇马之后便迅速滑向动荡、总统总理轮流出事无一例外的根本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乌克兰加入北约,必然导致两个后果,第一个是亲俄势力将承受长期压力,第二个,就是对北约的军事部署将变得毫无底线。

而这两个后果,再结合更根本的历史、民族问题,届时将使得乌东问题变得更加灾难性,局面更加无法收拾。

因此普京最终只能在现在早打小打和将来晚打大打之间做出选择。

这个问题,在政局稳定且外部因素较少的北欧就不会出现。

事实上,这三十年来北欧二国之所以始终没有迈过成为北约正式成员的门槛,恰恰就是因为内部对加入北约之后必然带来的俄罗斯反制力量具有很深的忌惮。

而本轮俄乌冲突结束之后,从过去数十年的实证经验来看,反对长期军事对抗的民意在传统保守主义氛围浓厚的芬兰和瑞典大概率都将重新回归。

这种民意,就是未来制约北约在此处部署高规格军力的决定性因素。

这种成熟度和稳定性,正是北欧二国和乌克兰国内政治最大的不同,因此决定了两个问题不可同日而语。

另一方面,从地缘上看,乌克兰镇守欧洲大陆东大门,事关俄罗斯的欧洲生命线。无论从历史、经济还是民族、文化角度,只要俄罗斯的国家定位还是欧亚国家,它就必须保证这个大门不能关上,否则将更加彻底被排除出欧洲。

而北欧二国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俄罗斯在此方向没有必须保证的生命线。

北约北扩是俄罗斯的挫败?其实好戏才刚刚开始

也就是说,对俄罗斯而言,阻止北约扩散到乌克兰才是根本,至于能不能阻止北约进入北欧根本不是原则性问题。

再结合上述第一点的分析,在北约的既定计划是南北夹击的情况下,可以说俄罗斯抓大放小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看懂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知道俄乌冲突的影响其实是俄罗斯瓦解了北约的既定战略,而非俄罗斯成就了北约的计划。

既然如此,何来的事与愿违?

以上这两点,国内政治和地缘,就决定了乌克兰加入北约和北欧二国加入北约是完全不同性质的问题。

把这两个问题等同起来谈,是一种对国际政治问题不熟悉、不严谨也不认真的观点和态度。

归根结底,北欧二国加入北约,对俄罗斯而言相当于只是把一个长期坏账进行确认和销账,谈不上是新的重大损失,因此并非重大挫败。

综上所述,所谓俄罗斯重大挫败论从专业和实践角度来看,是不能成立的。

那么,为什么还会有这种舆论逐渐起来呢?

主要原因还是要回到舆论战,这种论调的发起者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俄罗斯,而是在中国身上。

大家想一想,如果沿着这种论调继续推论下去,将出现什么结果?

毫无疑问,它接下来的推论一定是:

因为俄罗斯重大挫败了,而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加严重,所以俄罗斯最终只能在投降认命和彻底失控中间做选择。如果俄罗斯选择投降认命,则中国从利益上应尽快和俄罗斯割席;如果俄罗斯选择彻底失控,则中国从道义上应尽快和俄罗斯割席;因此,无论结果如何,中国都应该尽快割席,越早越好。

显然,这才是它最终想说的话,现在它还不好意思明说,我们就替它说出来了。

大家看,这是不是就是变种的割席论?

关于割席论的本质,我们之前就分析了,其本质不是要孤立俄罗斯,而是要孤立中国。

而这,就是俄罗斯重大挫败论的真正意图所在。

也因此,我们才有必要详细搞清楚它的错误和目的,不能任由其发展。

更进一步的,我们还要指出它不敢说的话:

美国才是这一局真正的输家。

美国政府对此心知肚明。

2

美国的损失

盘点完俄罗斯,我们来说说始作俑者:美国。

北约的南北两线夹击目标,现在只能实现北线,南线希望已经破灭,但这并非美国的损失,它只是比原计划多付出的同时少得到了一些东西而已。

那它真正的损失在哪里?

答案就两个字:

北极

大国角力是一种全局博弈,一个方向上的变化必然带来其他方向的政策调整。

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和其他国家加入北约是不同的。

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标志着:

北极理事会八个成员国中除了俄罗斯,另外七个(美、加、挪威、瑞典、丹麦、芬兰、冰岛)全部是北约成员。

这就意味着,俄罗斯与北约在北极的局部对峙将不可避免升级到全面对抗。

随着这个变化而来的,便是美国依托北约、在北极展开战略竞争的战略压力会急剧上升。

前几天俄罗斯已经宣布退出波罗的海理事会,按照目前的局势演化,如果局势进一步升级,不排除俄罗斯在本次轮值主席任期结束后退出北极理事会的可能性。

搞不好甚至连轮值主席都可以不要了,直接对全球开放北极地区的相关合作。

北约北扩是俄罗斯的挫败?其实好戏才刚刚开始

一旦这种局面出现,美国推动北约全球化的策略将被打断,不得不集中精力应对在北极业已落后的竞争局面。

北约北扩是俄罗斯的挫败?其实好戏才刚刚开始

因为北极,是它绝对输不起的地区。

为什么它输不起?

我们从北极的重要性和美国的北极战略两个角度来讲:

一、北极地区的重要性。

北极的重要性,用我们2018年发布的《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的话来说就是:

“北极问题涉及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攸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共同命运,具有全球意义和国际影响”。

攸关人类生存与发展,这就叫分量。

它主要体现在战略、经济、科研、环保、航道、资源几大领域无可替代的价值。

由于篇幅有限,我们今天重点讲最容易理解的资源和航道两点,其他的以后找时间再专门分享。

资源:

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估算,北极拥有世界未发现、可开采资源总量的22%。其中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13%,约900亿桶;天然气储量占30%,约1670万亿立方英尺;液化天然气储量占20%,约440亿桶;煤炭占25%,仅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两地就超过11000亿吨。

除了能源资源,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也举足轻重,如黑色金属类的铁、锰、铬和钒,有色金属类的铜、镍、钴、铅、锌、锡、锑、铋、汞、铝、硒和碲,稀有金属类的钛、钨、钼、铍、锂、铌、钽、锆和镧系元素,贵金属类的金、银和铂族金属,非金属矿产类的金刚石、石墨,以及战略性矿产类的铀和钚等。

在世界能源和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北极可以说直接事关人类未来一百年发展动力会不会枯竭的问题。

谁掌握北极,谁就掌握人类本世纪后半叶的战略主动权。

航道:

北极地区共有两条航道,一条是欧洲到北美的西北航道,线路为欧洲-格陵兰岛-加拿大北极群岛-阿拉斯加北岸,这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最短的航道。

另一条是欧洲到东亚的东北航道,线路为西欧-北冰洋-白令海峡-东亚,因为主要航程在欧亚大陆北边,因此也称为北方航道。

北方航道比传统的欧洲-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航道整整节省了40%的航程,平均减少约一周的运输时间和每船65万美元的燃料费用。

除了节省时间和成本,北方航道还事关欧亚大陆的贸易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问题:

在去年苏伊士运河堵船导致欧亚供应链发生紊乱的突发事件之后,保持一条通畅的备选航道就成为摆在整个亚欧大陆面前的迫切日程。

以前俄罗斯乃至苏联也曾多次考虑过开辟这条航道,但由于北冰洋常年坚冰覆盖导致开航成本非常高,只能作罢。

现在这个问题被气候变暖解决了:

1979年-2021年,在北冰洋冰面最小的九月份,海冰面积以每十年13%的速度迅速下降。

北约北扩是俄罗斯的挫败?其实好戏才刚刚开始

2007年的时候,北冰洋突然毫无预兆地加速缩小,于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做了一个研究,然后就得到一个惊人的结论:

到21世纪末,北极海域在夏季将迎来无冰时代。

未曾想,更大的震惊还在后面。

2013年,科学家们又根据最新数据模型做了推演,然后瞠目结舌地发现:

北极的无冰时代将再往前推整整半个世纪,大约2050年前就要到来。

这些数据都还不够直观,我做了一张卫星图对比,变化就一目了然:

北约北扩是俄罗斯的挫败?其实好戏才刚刚开始

怎么样,大家是不是跟科学家们一样震惊?

一向冰天雪地的俄罗斯,现在夏天的北方海域居然变成波光粼粼的海水了!

更搞笑的是,冰现在全在格陵兰和北美这边,这种事情你让美国找谁说理去?

北约北扩是俄罗斯的挫败?其实好戏才刚刚开始

到了去年,北方航道的适航天数已经达到150天左右。

(这对于去年货物进出口贸易39.1万亿元、90%货物运输依靠海运的我们国家来说意义有多么重大,相信大家都懂。)

有了上述这些重要价值,北极无疑就成了美国眼中的超级肥肉。

于是就来到我们说的第二点:

二、美国的北极战略

美国人在北极问题上属于起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早在1983年,里根政府就颁布了《美国北极政策指令》,以国家正式战略的形式出台北极政策。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因为此后冷战迅速退潮,很多为苏联准备的东西都派不上用场,北极计划就和当时的自由号空间站计划一样随即搁浅。

美国再一次推出稍微正式的北极战略,要到2013年5月奥巴马政府的《北极地区国家战略》,这个战略明确提出美国在北极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安全、资源和商业自由流通、 环境保护、 原住民问题以及科学研究等。

此时美国在北极的重新起步,不仅已经落在俄罗斯等传统北极国家后面,而且连中国都比不上了。

但即便落后,美国人仍然未能全力追赶,因为此时的它正忙着满世界反恐和搞颜色革命。

于是正事就给耽搁下来了。

又到了2017年5月,美国国会开始意识到不对劲,于是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出台《北极必要性: 加强美国第四海岸战略》报告,要求美国政府必须增加对北极地区的战略投入来保护2013年战略中阐述的核心利益。

从这个时候开始,美国对北极的投入才开始猛增,但为时已晚:

它开展北极战略最急需的重型破冰船,第一艘要在两年后的2019年才能走完拨款程序,第二艘更是要等到四年后的2021年。

没有破冰船,美国在北极寸步难行。

我说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寸步难行:

2018年,也就是参议院报告出来一年后,美国在北极冰原2018军事演习中,堂堂洛杉矶级核潜艇哈特福德被冰层卡住,动弹不得,差点没把俄罗斯人笑死。

北约北扩是俄罗斯的挫败?其实好戏才刚刚开始

而俄罗斯,在此时就已经坐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十艘破冰船队,甚至还拥有多艘核动力破冰船。

在美国这个报告出来的时候,俄军在北极地区437个军事基础设施的建设已基本完成,空中和水下战略巡逻已经开展了四年,第一个北极大陆架资源开发项目普里拉兹洛姆油田也投产了四年。

至于中国,更是从2012年开始便不声不响投入北极相关研究和能力建设,到美国国会报告出来之前,已经累计投了800亿美元,一举完成了在北极问题上的弯道超车。

当然,有了俄罗斯的军事投入,我们在北极就可以更加侧重经济价值:

2012年7月22日至8月3日,我们的“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就穿越北方航道进入北冰洋大西洋扇区开展海洋综合考察并访问冰岛,完成了中国船舶对北方航道的首次穿越。

2013年8月8日,中远航运旗下总载重量19461吨的“永盛”轮从大连出发,仅用35天就到达鹿特丹,比传统航道节省了整整13天,成功拉开中国商船经由北方航道抵达欧洲的序幕。

此后,中国在北极的光芒越来越盛,等到美国人反应过来的2017年,我们的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已经搭乘“雪龙”号科考船成功穿越西北航道,开辟出东北亚经济圈到北美的新航线。

北约北扩是俄罗斯的挫败?其实好戏才刚刚开始

这在美国人看来,就是直接打到家门口了。

于是,在国会报告的催促要求下,美国海军苦心准备一年多,于2019年1月拿出《北极战略展望》,总算制定出未来在北极“维护美国安全等利益的战略行动计划”。

三个月后,美国海岸警卫队也发布了《北极战略展望》,重申要“通过伙伴关系、 合作和创新实现美国在北极地区领导地位的承诺”。

“实现”领导地位,就是在委婉承认自己已经落后了。

面对这个落后,美国人想的不是怎样迎头赶上,而是动起了歪心思:

随后5月份,其国务卿蓬佩奥在北极理事会正式会议前发表火药味十足的《向北看:突出美国的北极焦点》演讲,公然声称北极已成为战略竞争时代大国权力和竞争的竞技场。

这个演讲,标志着美国政府已经完全转变北极战略立场,正式走上以大国竞争为主基调、规则制定权为主战场、军事竞赛为主手段的全面对抗路线。

一个月后,美国国防部发布《北极战略》,扬言要“维持美国在印度洋-太平洋和欧洲的竞争性军事优势,保持对北极地区的可靠威慑”,以此“保护美国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安全和利益”。

至此,美国的北极战略3.0版本粉墨登场,概括起来就是:

军事化、对抗化、全面化。

2018年5月美国宣布重建第二舰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北约北扩是俄罗斯的挫败?其实好戏才刚刚开始

第二舰队的辖区范围,就包括整个北极圈。

在这一年8月举行的恢复建制仪式上,美国海军舰队司令部司令格雷迪高喊:

“海上竞争的日子和对美国海上安全的挑战又回来了,我们国家安全的两个重要因素——海上控制和力量投射,正受到两大复兴力量的挑战,即俄罗斯和中国。在冷战结束的最初近30年里,我们作为一个国家,从未面对过这样的竞争”。

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理查森则一唱一和,呼吁盟国与第二舰队合作,“在开拓新的和实验性作战概念中发挥更大作用”。

随后,美国空军也在北极地区部署战斗机、 太空跟踪系统和雷达站等,拉开北极军备竞赛化的大幕。

发展到最后,还是觉得进度太慢的懂王甚至脑洞大开,直接向丹麦政府狮子大开口要强买格陵兰岛。

北约北扩是俄罗斯的挫败?其实好戏才刚刚开始

这事大家应该都还记得,其实就是这么一个大背景。

强买格陵兰不成后,恼羞成怒的美国国会共和党人直接祭出令人智熄的操作:

把格陵兰岛印在美国地图上,然后在官网出售。

北约北扩是俄罗斯的挫败?其实好戏才刚刚开始

这些荒诞不经的闹剧背后,其实就是美国人对最终失去北极的恐惧和担忧。

一方面是对北极的渴望,一方面是严重落后的竞争局面,怎么办?

美国人再次想到了北约这个工具。

为什么说是再次呢?

因为美国第一次推动北约介入北极事务是在2009年的北约斯特拉斯堡-凯尔峰会,当时通过了声明,但进一步的提案没通过,因为被加拿大一票否决了。

加拿大为什么态度如此坚决?

因为北约不介入,北极就还是北极理事会八个国家的北极。

一旦北约介入,不但会凭空多出二十多个国家参与到北极事务中,还会给更多想进入北极的国家和组织提供理由纷纷入局,这让视北极为自己后院而又力不从心的加拿大绝对无法接受。

举个例子,2009年12月,加拿大国会就表决通过一项专门提案,单方面将我们上面提到的“西北航道” 更名为“加拿大西北航道”,并强制所有试图通航的船只都必须经加拿大当局批准并注册,想以此做实该航道为其“内部海峡”的图谋。

2012年,时任加拿大总理哈珀在与到访的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会谈时说得更加直接,他说:

“北约在北极不应扮演任何角色,那些非北极地区的北约成员国希望北约在北极扮演角色,以此来增强自身在北极的影响力”。

后来加拿大人和蓬佩奥还多次就北约介入北极的问题互喷。

有了这层因素,北约一直无法正式出台有关北极的完整官方战略或政策。

美国人没办法,只能回过来继续单干,比如2015年的时候就在阿拉斯加开了一个所谓“北极全球领导力大会”。

北约北扩是俄罗斯的挫败?其实好戏才刚刚开始

但是,正如上面指出来的,美国在北极已经落后太多了,又不想拿出太多的好处来给大家分,因此这些动作多数不了了之——除了在挪威,因为挪威和俄罗斯在北极有大陆架划分和传统渔场争夺的纠纷,十分希望北约能介入。

到了去年2021年,美国人实在忍不了了,于是强压加拿大,推动北约在6月份布鲁塞尔峰会上首次正式宣布北极的主要战略地位,并明确提出要介入北极事务,要求盟国集体制定出一个总体战略。

至此,美国人总算走完推动北约进入北极的第一步。

以上就是目前北极对峙双方的大致背景。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美国在北极已经明显处于下风,因此不得不借助北约的力量;现在随着北约北扩,和俄罗斯在北极摊牌的局面不可避免要提前到来。

然后问题来了:

我们在前几天分析了北约内部的两个根本性矛盾,即第四轮改革后与欧盟功能重叠造成的欧美矛盾,以及对华关系定位矛盾,美国解决了吗?

没有解决!

在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强行推动内部尚未形成北极共识的北约进入北极,同以逸待劳的俄罗斯开展一场长期、高强度、高投入的竞争,究竟是有利于化解北约内部的矛盾,还是会激化这些矛盾?

毫无疑问,必然激化!

如果俄罗斯再放开北极地区的双边合作,早已对北极垂涎三尺的欧洲大陆国家会怎么选择?

毫无疑问,它们不可能再错过这个机会,因为这些领域不是短期忍一忍就能不合作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未来数十年自己国家还能不能持续发展的问题。

那么,俄罗斯会放开吗?

会,因为这就是俄罗斯用以瓦解北约的既定计划。

2020年3月,普京签发《2035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国家政策原则》,半年后的10月份,又签发《2035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战略》,这两份文件都明确提出:

积极吸引北极区域外国家参与俄属北极地区的互利经济合作,合作方式多种多样,包括:

勘探并开采大陆架能源和资源;极地航道的国际货物运送;极地、海洋科学技术国际合作;节能减排项目;海上搜救系统;极地旅游观光发展;极地气象水文研究等。

范围之大,规格之高,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

俄罗斯已经做好拿出北极来跟美国摊牌的准备了!

请问,美国的哪个盟友能顶得住这样力度的开放?

美国能提供什么利益来压过俄罗斯这一步?

如果压不住,队伍会不会彻底分崩离析?

一旦队伍分崩离析,亚洲这边怎么办?

这几个问题的答案,美国心里应该有数。

事实上,这些答案个个对美国来说都是伤筋动骨,它一个都接受不了,却又只能无奈接受。

因为在它的计划中,这种最终摊牌本来应该是要在五到十年之后,等它完成北约的第四轮变革、充分整合起一支像样的队伍,最终再以吸纳乌克兰和北欧二国的形式迫使俄罗斯摊牌,把俄罗斯牢牢牵制在欧洲,方便它腾出手来跟中国进行终极对决。

现在,这一切计划都随着俄罗斯主动出击乌克兰而被整个打破,它能怎么办?

当然只能硬着头皮顶上,走一步算一步。

这就是为什么拜登硬是拖到北约的欧洲国家都表态支持北欧二国加入之后才肯松口的原因。

本来在北极的局面就落后,现在更是仓促应战,请问美国有赢的可能吗?

没有,因为天底下没有这个道理。

看懂了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看懂全局的逻辑和趋势演变,也就能更深刻的理解为什么俄罗斯明确提出俄乌冲突的根本目标是推翻美国的秩序。

北约北扩是俄罗斯的挫败?其实好戏才刚刚开始

看懂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那些对俄罗斯冷嘲热讽的观点其实是目光短浅、不能成立的。

我建议相信这种观点的人:

与其把精力放在怎样讽刺我们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不如好好静下心来,看看自己是不是因为对问题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有限,所以才轻信了这些片面的观点。

因为散布这种观点的国家,正在这场全面较量中输掉整个比赛。

这就是问题的本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5230003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m1.com/38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