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号在火星上打了两个孔,取样分析后,得到重要发现(NASA好奇号火星车工作发现拍到石门)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NASA的好奇号忙碌于火星盖尔陨石坑夏普山底部的一片区域,进行一项重要的探测任务。近日,NASA公布了好奇号的最新探测成果。

据报道,好奇号在这片被认为富含黏土的区域打了两个孔采集样品,并用化学和矿物学分析仪展开分析。下面的动图为我们展现了其中一处钻孔前后的对比。

好奇号在火星上打了两个孔,取样分析后,得到重要发现

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黏土矿物的含量是好奇号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高的。这意味着和预期一样,这片区域确实富含黏土。而黏土的形成往往与水有关,因此这项新发现再次支持了火星盖尔陨石坑曾经存在大量液态水的猜想。

好奇号在火星上打了两个孔,取样分析后,得到重要发现

在完事后,自拍狂魔好奇号又玩起了自拍。下面这张自拍照由好奇号拍摄于2019年5月12日。 你可能会好奇好奇号的自拍是怎么拍的?实际上,好奇号自带了自拍杆——机械臂。只不过在照片中,为了美观好奇号的自拍杆被完美p掉了。

好奇号在火星上打了两个孔,取样分析后,得到重要发现

如果把图片放大认真看,我们还能在好奇号左下方看见那两个钻孔。

除了现实的苟且,好奇号也有自己的诗和远方——忙里偷闲地望望火星的天空,欣赏火星上的美妙云彩。

好奇号在火星上打了两个孔,取样分析后,得到重要发现

在好奇号2012年登陆火星之前,NASA花了大量精力研究了火星轨道探测的数据,最终选择盖尔陨石坑夏普山山脚附近区域作为好奇号的着陆点。因为这里是研究火星演化历史的绝佳场所。

科学家认为,盖尔陨石坑是火星上一个非常古老的陨石坑,曾经可能充满液态水,而夏普山则是大约20亿年的时间里在盖尔陨石坑中通过不断沉积形成的。随着火星之水消逝,夏普山逐渐暴露出来,并历经长年风蚀,这为好奇号的探测任务提供了极大便利。

好奇号在火星上打了两个孔,取样分析后,得到重要发现

更重要的是,夏普山不同地层具有不同的黏土和矿物组成,记录着火星不同时期的信息,为我们还原火星演化历史提供了机会。

正如预期一般,好奇号的新发现表明,盖尔陨石坑曾经存在大量液态水。这些富含黏土的岩石可能形成于当时的湖底,源自湖水与沉积物的相互作用。

未来,好奇号还将继续在夏普山攀行,边走边采样,不断完善我们对火星演化历史的认识。这对于我们弄明白火星是如何死去,以及能否让火星起死回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5230003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m1.com/27950.html